>>您當前位置:首頁 -> 專題 -> 2024 -> 高質量發展中國行 -> 要聞
      【高質量發展中國行·寧夏篇】網絡達人打卡“麥草方格” ,實地體驗降服“沙魔”的寧夏“妙招”
      2024-07-03 11:05:54   
      2024-07-03 11:05:54    來源:寧夏新聞網

        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蔣萍 祁瀛濤 金文陽 文/圖)6月28日,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、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、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網信辦主辦的“高質量發展中國行·寧夏篇”專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寧夏中衛沙坡頭治沙基地,看“麥草方格”如何降服“沙魔”,體驗最原始的治沙方法和各種充滿勞動智慧的“升級版”治沙“妙招”。

      WechatIMG231.jpg

        車輛在騰格里沙漠腹地緩慢前進,放眼望去,連綿起伏的沙丘表面鋪著一層密密麻麻的“麥草方格”,像小朋友畫的方格子畫,不是十分規則但卻整體連片。畫中一叢叢檸條、沙棘、花棒等沙生植物迎風搖曳,它們是自然的饋贈、是荒漠中誕生的奇跡。采訪團成員一邊駐足觀看,一邊拍攝素材,隨時抓起一把黃沙,任它從指縫中靜靜流走。

      WechatIMG230.jpg

        寧夏中衛沙坡頭地區處在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的東南邊緣,是歷史上風沙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,因此得名沙坡頭。中衛城市西北兩面被騰格里大沙漠包圍,常年受到沙漠侵襲,沙化嚴重。新中國成立之初,沙漠已逼近距寧夏中衛城4公里的地方,“天荒地不毛,風吹石頭跑;對面看不見,千里無人煙。”是當時的真實寫照。

      WechatIMG232.jpg

        為了阻擋“沙魔”的侵蝕,科研人員、治沙工人在艱苦的治沙實踐中摸索發明了“麥草方格”治沙法,實現了從“沙進人退”到“人進沙退”的重大轉變。中衛人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的“草方格”治沙法:是用麥草在流動沙丘上扎設1米×1米的草方格,以固定流沙,探索出一套“以固為主、固阻結合”新模式,逐步建立了“五帶一體”鐵路治沙體系(固沙防火帶、灌溉造林帶、草障植物帶、前沿阻沙帶、封沙育草帶的鐵路防風固沙體系)。

      WechatIMG21.jpg

        經過60多年的艱苦奮斗,建設生態防護林、生態經濟林,發展特色農業、光伏產業、沙漠旅游業,實現了人進沙退的重大轉變,已治理沙漠150萬畝,使騰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,治理區天然植物由25種增加到453種,植被覆蓋率由原來不足1%上升到42%,包蘭鐵路兩側形成了寬1公里的綠色長廊,阻擋了沙漠,保證了鐵路暢通無阻。

      WechatIMG288.jpg

        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、中衛市國有林場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,現場展示他發明的一代“水分傳導式精準型沙漠植苗工具”——“干”字形鐵棒,最下端呈半圓弧狀,將灌木樹苗根須部放置其中,莖干貼著垂直于地面的工具主干向沙土深處壓下,這樣栽種下的樹苗根部可深植于沙土下40厘米處。借助這樣一件工具,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%,造林勞動成本降低了50%,造林效率整整提高一倍。二代電鉆式沙漠植苗工具,效率更加高,不用什么力氣就可以將樹苗植入沙土中。采訪團成員紛紛拿起工具體驗沙漠植苗,贊嘆貌似簡單的工具,實則是凝結了勞動智慧的神奇發明,不愧是沙漠播種神器。

      WechatIMG234.jpg

        隨著時代發展,治沙技術因地制宜、因害設防,采用工程固沙+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模式,推廣應用刷狀網繩式草方格、蘆葦高立式沙障、傳導式精準型沙漠造林器等新型工程措施,采用人工藍藻沙結皮新技術,科學治沙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寧夏中衛治沙模式”。

      WechatIMG235.jpg

        中衛治沙成果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肯定,獲得“全球環境保護500佳”稱號,發明的“草方格”治沙法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,這是全國生態建設領域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,昔日的沙海變成了今日的綠洲,形成了“人沙和諧、沙為人用”的良好局面。

        星海情報局博主和硬核的半佛仙人,躍躍欲試地嘗試扎草方格,學著唐希明傳授的方法,先把稻草平鋪在沙子上,用鐵鍬從草中間開始向下用力扎進去15厘米深,再用腳把沙子堆到草邊,讓草直立起來,四邊圍成一個正方形,就完成一個草方格。兩人感嘆這樣的體驗既深刻又有意義,來寧夏真是不虛此行。

      WechatIMG291.jpg

        回望漫漫黃沙與草方格交織的畫卷,時間告訴你,人世間所有的偉大出自平凡,英雄來自人民。“寧夏中衛治沙模式”,為世界貢獻了中國經驗,是中國防沙治沙的寧夏樣板,是走向世界的示范引領,是探索治理“地球癌癥”的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。

      (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)

      【編輯】:韓太召
      【責任編輯】:韓太召